拓展器材综合服务商
近日,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印发《广州市建筑垃圾对环境造成污染防治工作规划(2024-2026年)》,部署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分类处理、消纳设施和场所布局及建设等工作,健全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建筑垃圾治理迈向规范化管理、资源化利用、智慧化监管轨道。
《规划》旨在逐步健全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体制机制,有效解决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建设需求与建筑垃圾处置能力之间的矛盾。聚焦建筑垃圾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消纳兜底保障,以强化分类管理和全过程闭环管理、提升综合利用水平、促进资源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防范建筑垃圾环境污染风险等方面为重点,对建筑垃圾排放、收运、利用、处置各环节污染防治提出明确要求。明确建立健全处置核准与方案备案管理机制、全过程联单管理机制、跨区域平衡处置和生态补偿机制、政府扶持机制、源头责任机制、联合执法机制、投诉举报机制等,充分完善相关机制,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为推动可持续发展,《规划》提出,从源头减量到末端处置的一系列要求。明确源头减量目标及主体责任,提出开展绿色策划、实施绿色设计、推广绿色施工和推动施工现场就地资源化利用等源头减量措施。如鼓励推广装配式建筑、全装修成品住房、绿色建筑,鼓励将建筑垃圾直接用于工程回填、土方平衡、堆坡造景等,从源头上减少建筑垃圾产生量,减轻环境负担。
《规划》强调,推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为此将制定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落地保障政策,实施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措施,推广应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如工程渣土制砖和机制砂,分选后的混凝土、砖瓦类建筑垃圾制再生骨料和再生砖等再生建材,鼓励在市政、园林、道路(公路)、水务等工程建设项目使用,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为实现科技赋能,提升建筑垃圾污染防治监管效能,《规划》提出,推进本地建筑垃圾处置信息化管理,将排放工地、运输企业、转运设施、综合利用场所、消纳场等纳入平台监管。如要求工地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并接入建筑垃圾主管部门监控系统,主管部门依托信息管理系统,对施工工地进行实时监管。
《规划》要求,全市实行建筑垃圾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联单管理制度,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行电子联单管理,实现建筑垃圾种类、数量和流向等情况可追溯、可查询。同时,结合联单信息探索建立建筑垃圾处置卸点付费机制,通过智慧平台做建筑垃圾处置费支付并实现资金流向监督,实现建筑垃圾处置来源明、去向清。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和形象,近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城市管理局印发《2025年哈尔滨市占道经营行为规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通过疏堵结合、柔性执法的方式,全面规范违规占道经营行为,推动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上的水准,为市民营造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
排水管网设施数据、下穿隧道设施数据、主要感知设备数据……走进四川成都市智慧排水综合管控平台大厅,大屏幕上,全市各监测点位的运作情况尽收眼底。“平台整合了多部门资源,实现城市排水防涝的智慧化管理。”成都环境集团兴蓉市政公司数据中心副主任芮胜阳介绍,该平台建设了地理信息系统、物联感知系统、业务管理系统和污水下河快速溯源系统等4个子系统,管护着成都中心城区7600多公里排水管网。
为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等有关要求,持续实施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等民生工程,2024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印发《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可复制经验清单(第一批)》,从制度机制创新、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适儿化改造、道路空间适儿化改造、公园绿地适儿化改造、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等6方面总结了各地的37条典
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旧小区全部纳入城市更新改造范围——新一轮老旧小区改造,有你家吗?
近日,由重庆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江津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巴山渝水·和美乡村”设计建设研讨会在重庆市江津区举行。
在北京这座古老与现代交融的城市里,每一个角落都可能正在变化。在朝阳区,751文化消费街区在承载曾经的工业记忆的同时,正经历着一场从“斑驳钢骨”到“艺术磁场”的惊艳蝶变。跟随镜头,走进这座沸腾着创意能量的工业遗址公园,聆听红砖烟囱与玻璃幕墙的时空对话,触摸城市更新中迸发的设计火花。3月27日(周四)12:10,搜索关注“中国建设报”视频号、“紫竹远见”视频号收看。
住房城乡建设部《房屋市政设施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人员培训考核大纲(试行)》培训教材出版发行
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旧小区全部纳入城市更新改造范围——新一轮老旧小区改造,有你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