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器材综合服务商
垃圾分类是民生“关键小事”,也是推动绿色发展“生态大事”,同时也体现了一个地区精细化管理、基层治理能力和文明水平。近年来,海盐县通元镇稳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积极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逐步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风尚,用勤劳与智慧,点亮绿色生活。
“你看,这些塑料瓶是可回收垃圾,剩饭剩菜是厨余垃圾,要分开来放……”每天清晨6点半,通元镇垃圾分类劝导员孙红梅便守候在小区的垃圾分类投放点前,引导社区居民正确分类并丢弃垃圾。
从“随手扔”到“随手分”,垃圾分类劝导员一定要通过耐心、细心的引导,帮助居民养成良好分类习惯。作为分布在社会治理最小单元的社区垃圾分类劝导员,他们如同社会治理的“触感神经”,在一线用实际行动引领着垃圾分类成为社区新时尚。
为进一步打通垃圾分类的“神经末梢”,今年12月,通元镇联合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举办了首次生活垃圾分类清运及专职劝导员业务培训活动,进一步细化了专职劝导员的工作标准,提高他们的监督分类能力。“我们通元现在总共有13位垃圾分类劝导员,已完成了商业小区的全覆盖,未来也会在沿街商铺、工厂企业组织垃圾分类劝导工作,形成全民环保的良好氛围。”通元镇生态环保工作人员表示。
今年上半年,通元完成春风江南小区的垃圾分类投放站“智能化”升级试点项目顺利完成,增加了垃圾分类智能自动换桶、跟踪记录投放等功能,为春风江南小区开启了“智能化”垃圾分类的“新风尚”。
据悉,春风江南小区原先设有一个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点,但小区430户居民大多分布在在早晚时段投放垃圾,这给垃圾分类劝导员带来了不小的工作所承受的压力。“以前大家投放的时间都集中在早晚,比较混乱,经常会出现‘落地包’,现在升级以后,投放方式变多了,我们的工作所承受的压力也小了很多。”孙红梅表示。
此次投放站的升级,一改以前单一的刷卡投放模式,增加了人脸识别投放、手机号码投放、微信扫码投放、小程序投放、芯片卡刷卡投放及按钮投放方式,还新升级了自动换桶功能,不仅便捷了居民投放垃圾,还极大地减轻了劝导员们的工作。
除此之外,通元施行了劝导员对居民投放垃圾进行扫码评价的举措,借助大数据的力量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投放的精准度和环保意识。
“在工作之余,我们的劝导员还会对贴码投放的垃圾包进行抽检评价,并在‘海盐智慧城管’手机APP上拍照记录,进行好、中、差三级评定,每天至少要完成 50 户的抽检量。”通元镇生态环保工作人员表示。当发现垃圾分类投放错误时,劝导员会耐心地标记并备注说明。
这样的工作看似枯燥繁琐,实则意义很大。通元镇生态环保工作人员告诉笔者:“通过日复一日的抽检评价,APP上就能积累起大量精准的数据,从而清晰地反映出小区居民在垃圾分类上的优点与不足。有了这一些数据,在下一步的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要想做好垃圾分类,就要快速推进垃圾收运和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近日,通元镇全面启动可回收物再生利用项目,进一步提升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
环深公司是通元废弃陈旧物资的分拣中心。每周工作人员都会不定时出现在辖区各小区,开展可回收物的宣传活动。同时,还派遣专业团队,驾驶可回收物收集车深入小区,向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介绍可回收物的种类和回收流程并在现场进行上门收集。
与此同时,每个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点都放置了收集小程序的二维码,居民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小程序了解最新的垃圾分类政策、物品回收信息和回收价格,也可以预约上门开展回收服务。
通过在全域推广可回收物再生利用项目,通元正积极建设可回收物再利用循环体系,涵盖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等多个环节,形成闭环管理,以此来提高可回收物的再处理、再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